详细介绍
-
无图片信息!
微信儿童版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这一版本想必很多功能使用上会变得不一样,相信也会让很多的家长放心一点,此次的聊天主要功能,让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不被小程序游戏所吸引,这款儿童版是可以在手机上快速完成学习作业,全新打造的定制APP,是儿童专属的一款微信平台。
1、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学习已常态。不少家长发现,网课期间,孩子不可避免地使用手机。提交作业、课堂互动等内容均需在手机上完成。
2、与此同时,家长发现,“管不住自己”的小孩子往往会使用到微信中自带的小程序、小游戏以及搜索功能。
3、这不是最大的问题。网友发现,就算家长删除了小程序,只要有别的小程序一打开又有很多的游戏可以点击。第二天回家又会发现很多小游戏。
4、腾讯就不能考虑出一个儿童版微信?”,这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5、经内部人士确认,腾讯即将发布微信儿童版。是否能够满足家长“纯净版微信”的需求,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儿童版优势1、可通过手机号、QQ号进行帐号注册。
2、只消耗网络流量,跨运营商,支持中国移动。
3、联通、电信或其他运营上及wifi等接入方式。
微信儿童版其他说明针对未成年人用户,微信此前推出“成长守护防沉迷”小程序,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7月22日,微信更新上线了7.0.17新版本。随即,#微信取消两分钟内删除功能#登上热搜。很少人关注到,新版本还增加了了“成长守护防沉迷”功能,进入系统后家长可以实时监控孩子游戏和小程序停留时长。
当用户进入“成长守护防沉迷”小程序之后,可选择家长或是孩子的身份。选择家长身份后,小程序会与用户确认,孩子使用你的手机玩游戏,还是使用自己的手机玩。如果是后者,系统会要求你绑定孩子的账号。
绑定后,家长端可以看到孩子游戏、小程序的使用时长、消费金等信息。如果绑定了其他几位家庭成员信息,系统会生成一份家庭周报。
除了查看上网时间外,家长在系统内可以控制孩子使用时长。系统提供两种模式“暑假学霸模式”和“暑假休闲模式”。两个模式的区别在于每日可玩时段以及每日可玩时长。学霸模只允许孩子在中午12到晚上10点玩1个小时游戏,休闲模式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孩子可以玩两个小时游戏。
微信儿童版相关新闻近日,有消息称,腾讯已经申请了多项“微信儿童版”商标。还有消息透露,目前微信儿童版已进入内测阶段,不过具体功能还尚不得知。
微信
受疫情影响,学生由线下学习转为线上学习,期间有更多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但在这个年龄段,学生没有足够的的自制力拒绝游戏的诱惑,用微信上网课时,家长们经常担心孩子打开游戏小程序。微信儿童版是否会直接掐断小程序功能,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此前,由网信办推出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基本覆盖了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但实际使用中却收效甚微。目前微信已有“成长守护防沉迷”小程序,用来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提供“暑假学霸模式”和“暑假休闲模式”。学霸模式只能让孩子玩一个小时游戏,而休闲模式允许孩子玩两个小时游戏。
知乎“微信最应该砍掉的功能是什么?”的相关回答中,有位网友回答说“难道不是微信里面的小程序功能”。这位网友的理由就是小程序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上网课,小孩都开始用微信,但小程序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游戏。我有一天下班回来看到小孩子的微信里面居然有快几十个小游戏。”
这不是最大的问题。网友发现,就算家长删除了小程序,只要有别的小程序一打开又有很多的游戏可以点击。第二天回家又会发现很多小游戏。
“腾讯就不能考虑出一个儿童版微信?”,这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经内部人士确认,腾讯即将发布微信儿童版。是否能够满足家长“纯净版微信”的需求,我们拭目以待。
针对未成年人用户,微信此前推出“成长守护防沉迷”小程序,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7月22日,微信更新上线了7.0.17新版本。随即,#微信取消两分钟内删除功能#登上热搜。很少人关注到,新版本还增加了了“成长守护防沉迷”功能,进入系统后家长可以实时监控孩子游戏和小程序停留时长。
当用户进入“成长守护防沉迷”小程序之后,可选择家长或是孩子的身份。选择家长身份后,小程序会与用户确认,孩子使用你的手机玩游戏,还是使用自己的手机玩。如果是后者,系统会要求你绑定孩子的账号。
绑定后,家长端可以看到孩子游戏、小程序的使用时长、消费金等信息。如果绑定了其他几位家庭成员信息,系统会生成一份家庭周报。
除了查看上网时间外,家长在系统内可以控制孩子使用时长。系统提供两种模式“暑假学霸模式”和“暑假休闲模式”。两个模式的区别在于每日可玩时段以及每日可玩时长。学霸模只允许孩子在中午12到晚上10点玩1个小时游戏,休闲模式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孩子可以玩两个小时游戏。
如果微信儿童版上线情况属实的话,不免让人联想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为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网信办早早就推出了这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14日,国内共有53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换句话说,网络防沉迷工作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
但效果如何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评价为“形同虚设”。在我们实际的测评过程中发现,你可以在“青少年模式”看主播玩游戏坑大哥、与东北老铁一起蹬三轮、被平台推荐看一米八小姐姐热舞……甚至你都区分不开是否打开了“青少年模式”。
在“青少年模式”下,各款App对观看内容、观看时长以及用户权限等方面的要求大同小异。单日观看时长不超过40分钟、观看时间需在6:00—10:00、用户没有充值、购买、弹幕等权限、并设置独立密码。
数据截止时间:2020年6月11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单日观看时长超过40分钟,或是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解锁重新观看。
所以这个模式最大的bug在于,青少年也可以使用成年人的身份上网。只要家长不设置该模式,或者未成年人知道解锁密码。
可供参考的案例是,腾讯针对游戏的未成年保护措施。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的用户进行甄别,从而对其游戏时长和消费进行限制。
在登录游戏时,系统对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权威平台数据比对。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未成年防沉迷监管,平日限玩1.5小时/天,法定节假日限玩3小时/天,22:00-次日8:00无法登录游戏。
如何确保青少年使用的是儿童版本,是否存在一机多装的情况(即一部手机既安装微信儿童版,又安装普通版)……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儿童版微信的最终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