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从根源上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生的课外负担得到极大缓解,正当家长沉浸在孩子学业负担减轻的喜悦中时,新的烦恼却接憧而至:拥有大量课余时间的学生们沉迷手机,不能自拔。面对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究竟应该是疏还是堵,成为很多父母的一个心结。
一、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远比所见的多?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健全,自制力相比成年人要差很多,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大环境,很多成年人尚且沉迷手机不能自拔,青少年在“深谙人性”的各类手机APP面前更是毫无抵抗能力。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不言而喻,除了占用本该用来学习、运动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研究表明,长期低头玩手机造成的颈椎劳损等“手机病”正在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手机成瘾的小孩,半夜偷偷爬起来“开黑”,黑暗中长时间玩手机,直接带来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等后果,严重影响身体发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内容鱼龙混杂,价值观尚未健全的孩子极易受到影响,有样学样的青少年在网络内容的影响下容易形成爱慕虚荣、攀比、社会认知错位等心理问题。“世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正如网友调侃的,手机同样成了亲情的杀手。当孩子沉迷手机,父母说什么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时,这番无奈便给亲子间的暴力沟通埋下伏笔。而为了玩手机、给游戏买装备等原因,小孩还可能说谎欺骗父母,做出偷窃钱财等不良行为,严重时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二、没收手机就能改变刺激依赖吗?
孩子戒不掉手机,主要是戒不掉手机带来的新奇刺激和虚幻美妙。不管是打游戏、刷短视频、聊天交友,还是追星、追剧、追小说,当孩子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时,往往就会非常沉迷,玩得乐此不疲。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要求没收手机,并指责孩子的错误。与没收手机一样,关闭手机的上网功能、删除所有游戏应用、设置密码等等,这些“围追堵截”的方式都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反而对手机产生更浓的兴趣,千方百计玩手机。
既然没收手机的做法不可取,父母应该换一种开放的心态,就手机的使用时间和方式等,与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家务才能玩手机、协商玩手机的次数与时间、不能在走路或睡觉前玩手机等等。
通过每一项具体的约定内容,父母可以反借孩子想玩手机的心理,引导他们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使用手机。而当孩子自觉自律完成相应的约定后,也可以适当地打会儿游戏,适度放松娱乐,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
说到底,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分不清生活学习和娱乐的轻重,对沉迷手机的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更是没有深刻认识。为了避免吃一堑才长一智,父母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觉自律意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避免他们一回家就玩手机,从而逐步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如果无法通过与孩子协议约定的“软措施”培养自觉自律习惯,家长们也可以考虑借助“硬措施”,学生专用手机就是在学生沉迷手机日益严峻的社会现象下的产物。
近期,手机品牌IPRO即将推出一款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防沉迷”学生手机。该机主要通过引导孩子与家长约定使用手机时长,令孩子自觉地使用手机,学会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帮助父母守护孩子的安全健康。
图:IPRO学生手机内测版应用
IPRO学生手机是为孩子和家长带来具备自律习惯养成、防止沉迷的手机产品,主张把手机的主动使用权还给孩子,认同孩子的需要,而并从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层面,根本上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只有孩子培养了自觉自律意识,有分辨事物的能力,才能在每个需要选择取舍的关头,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父母通过IPRO学生手机配备的家长端应用,可以协助孩子调整APP使用时长等。借助IPRO学生手机,家长们应扮演好“把关者”角色,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与其一同战胜沉迷手机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香蕉视频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香蕉视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更多+应用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