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报告:手机诈骗人均损失过万,90后成最惨“后浪”
临近年关,手机诈骗进入多发期,且诈骗手段“推陈出新”,严重威胁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等。近日, 360 发布《 2020 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 2020 年手机诈骗受害者人均损失 11345 元, 90 成为主要受害群体。同时,与新冠疫情防控有关的诈骗内容正在成为不法分子的“新剧本”。
l人均损失过万,“女人”和“老人”人均损失最大
辛苦工作一整年,一遭损失一大半。报告显示,在 2020 年全年接收的举报案件中,受害者人均损失高达 11345 元。而据 2020 年国际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 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17917 元,受害者人均被骗金额就超过了人均工资收入总额的60%。
同时,在被骗受害者中,男性被骗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报告显示, 2020 年手机诈骗案例中,男性受害者占61%,女性则为39%。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男性受骗人数更多,但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为 9871 元,女性为 13655 元,女性人均损失高于男性。
从不同年龄受骗者损失金额看,“ 60 后”则因接受反诈知识的渠道有限,且有相对比较多的闲置资金,在所有年龄段受害者中,人均受骗金额最高。
l受害者占比近七成,“ 90 后”“ 00 后”成年度最惨后浪
报告显示,从被骗网民的年龄段看,90后受害者占总数的37.5%,是不法分子从事网络诈骗的主要受众人群;其次是00后,占比为28.7%。
其中,90后遭遇手机诈骗的主要类型为交友和金融理财。作为已步入职场的人群, 90 后个人财产有一定累积,对投资、婚恋、交友等方面均有更多需求。诈骗分子正是深谙年轻人对知识、感情等的渴求心理,潜伏在各种社交平台,以关心的名义让受害者心甘情愿的买单。
而00后则更容易在虚假兼职、网友交易以及虚假购物类中受骗。尤其受 2020 年疫情的影响,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足不出户、日入斗金”的“刷单兼职”,学生群体在面对高佣金兼职、低价商品等诱惑时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受骗。
l“金融理财”最高危 疫情也成骗子“新剧本”
“无抵押、秒下款”、“理财专家、高额回报、投资少回报快”。报告显示,在所有诈骗案例中,金融理财成为骗子的主要“业绩手段”,占比达到23.4%;其次是虚假兼职(18.4%)和交友(15.8%)等。从涉案总金额来看,金融理财类诈骗总金额也最高,占比高达31.8%。 其中,金融理财类诈骗又主要以虚假网络贷款和虚假投资理财为主。
此外,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防控新冠疫情的大局之下,有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和重视,不断翻新诈骗手段,以售卖口罩、口罩资金盘、疫情兼职、疫苗诈骗短信等噱头进行手机诈骗活动。不久前,360就曾发布一则预警消息称,有不法分子仿冒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的短信实施诈骗行为, 360 安全大脑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做出反应,对此类钓鱼网站进行了全面拦截。但 360 安全专家也提醒,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手机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手机用户需提高警惕,警惕骗子趁虚而入。
相关文章
更多+-
02-04
-
02-04
-
02-01
-
02-01
-
01-27
应用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